党课学习(近现代史)

基础知识:

1840年鸦片战争

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在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05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起成立同盟会,提出了实质上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开创了更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并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特别是为后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软弱性

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李大钊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此时形成的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庞大的先进知识分子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

直接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在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

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 等刊物刊登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

国中之国是指租界地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的帮助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的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举行。

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

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三万名工人大罢工,使第一次工人运动浪潮达到顶峰。

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大革命开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对建立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5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汪精卫当选为主席

1926-1927年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这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说,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在主观上,是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大革命结束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北伐军二万多人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随后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九一八事变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4年,长征开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1935年12月9日,举行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间,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全民族抗战兴起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政治成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驻军突然发起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就此拉开帷幕。七七事变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

三大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向分割在锦州、长春、沈阳等孤立地区的55万国民党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刚结束,发起淮海战役。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1949年3月,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这次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1958年5月,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十年工作中的主导方面。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77年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状况和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的现象的出现,党中央于1979年4月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的经济改革和措施,可总结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于中共十五大被纳入党章,其中“对外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此项改革实行混合经济模式,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走向富强之路。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8年4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

“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旨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

106.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07.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

\108. “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09.党的领导主要是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110.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正确处理和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

1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1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14.我党执政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5.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1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7.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

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8.“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19. 在 新 时 代 , 中 国 共 产 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20.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121.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

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12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3.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

则。

124.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战争,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2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7.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2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谈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129. 建 设 学 习 型 党 组 织 , 应 当 遵 循 以 下 主 要 原 则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130.请补全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3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

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32.“两学一做”是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3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135.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十 九 大 报 告 中 提 出 , 要 为 把 我 国 建 设 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36.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137.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1.(第七十期)新党章总纲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 分)

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1 分),

发展生产力(1 分),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 分),

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1 分)。

(要求一字不差)

2.(第七十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6 分)

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 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 分),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 分),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 分),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分)。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分)。(要求一字不差)

3.(第七十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五项基本要求?(6 分)

答案: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 分);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 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 分);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1 分);

第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1 分)。

(要求一字不差)

4.(第七十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 分)

答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 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 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 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1 分)。(要求一字不差)

5.(第六十七期)天大品格的核心表达是什么?(5 分)

答案:

“兴学强国”的使命(1 分)、

“实事求是”的校训(1 分)、

“严谨治学”的校风(1 分)、

“爱国奉献”的传统(1 分)和

“矢志创新”的追求(1 分),这是天大品格的核心表达。(要求一字不差)

6.(第六十九期)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 分)

答案: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分)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1 分)之间的矛盾。(要求一字不差)

7.(第六十九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4

分)

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分)、

全面深化改革(1 分)、

全面依法治国(1 分)、

全面从严治党(1 分)。(要求一字不差)

8.(第六十七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使国家实现了哪三大历史的转

变?(3 分)

答案: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 分),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1 分),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

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1 分)。

9.(第六十六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4 分)

答案: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 分),

理论联系实际(1 分),

实事求是(1 分),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 分)。(要求一字不差)

10.(第六十六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3 分)

答案: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 分)、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 分)、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 分)。(要求一字不差)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案:党的指导思想,也称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

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答案: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

方向,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政

治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

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9.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

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

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1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五项基本要求?

答案: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五,

坚持从严管党治党。

14.党的执政能力是什么?

答案:执政能力一般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

掌国家政权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在执政过

程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

务的能力。

15.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是

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坚持勤奋工

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五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

护党的团结统一;六是要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答出

每一小点的前半部分即可)

16.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17.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有哪些?

答案: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

纪律、生活纪律。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19.根据天津大学入党流程图,从具有入党意愿到成为发展对象的过程中需要完

成哪些流程?

答案:递交入党申请书、网上党校学习、结业考试通过、通过院级积极分子

党校、递交四个季度的思想汇报、参加申请人学习小组、被确定为积极分子、团

支部推优。

20.新党章总纲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什么?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21.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

什么?

答案: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最低纲领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2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使国家实现了哪三大历史的转变?

答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

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

史性转变。

2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

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党课答案:

党课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