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制

该总结融合三个总结文档,标题后数字是被考次数,全篇手打,如果有错字错意,感谢联系我(qq:1768765226)修改回正。

(暂时更新至第三章完)

[TOC]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11-s2)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年轻人都要面对和回答时代的问卷。我们面临的时代,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承载伟大时代使命。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发展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在复习《思想道德与法制》的时候,有一些自己的学习与体会,请允许我娓娓道来:

绪论中提到,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大志(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明大德(锤炼高尚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重莫如国,栋莫如德”)、成大才(高强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担大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努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1)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社会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的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16)人生观的主要内容:(7)

人生目的(核心):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态度:(人生观导致)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影响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制约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39-1)
  • 人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统一矛盾体
  •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实现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对于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正确的人生观

高尚的人生追求

白求恩: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18)人生观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6)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3)

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 贡献大小与尽力程度 (能力有大小,贡献须尽力)
  • 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统一
  • 社会贡献与自身完善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
  • 从社会客观条件
  • 从个体自身条件
  • 不断增强能力和本领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6)

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

树立正确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踏平坎坷城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人固有一死”“

(34)反对错误人生观(3)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1)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既需要物质资料来实现生存和发展,也需要理想信念来充实精神生活。正确坚定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努力奋斗。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6

内涵: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目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6

内涵: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识的邮寄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向往与追求理想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特征:执着性、支撑性、多样性。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 离开理想这个人们确信和追求的目标,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这种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向往和追求理想寸步难行。
  • 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作用) 4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生动力;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是人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动力源;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起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发奋图强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为什么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7

  •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上,建立在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57)(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近代开始,光荣而艰巨

(59)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3

  • 理想和现实对立:理想受显示的规定和约束,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 理想和现实统一: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实现。

  • 实现理想: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艰苦奋斗

(6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是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地实践中。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青春能量 3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

(66-1、3)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7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and以下三个)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3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柱。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

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

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精神

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

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整下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77)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4

  • 坚持三爱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95)
(99-2、3)

இ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3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3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3
  •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 梳理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3
  • 夯实创新基础
  • 培养创新思维
  • 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1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显著特征 10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人民至上;可信真实;

(125)如何培育和践行

扣好人生的扣子 3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xx是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

进一步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30-2、3)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31)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冲突->服从)

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3

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质: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据欸的那个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本质:知行合一的

道德的内涵 3
道德的认识功能 10
  • 道德的认知功能是指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社会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功能、认识、规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

(13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4

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市场健康的要求;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141)坚持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3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家、社会高于个人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层次性
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3
我们需要反对 3

传承中华美德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

  •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公义胜私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己欲利而利人
  • 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仁义礼智信
  •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先天下之乐而乐
  •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焉)

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3

反对错误思潮 2

(!)遵守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网络生活(各种公德的地位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 核心:为人民服务
  • 原则: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历来以、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主要内容 5

大学生应该 5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 学思并重
  • 省察克治
  • 慎独自律
  • 知行合一
  • 积善成德)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 6

  •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180)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习法思:11个坚持)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试试的行为规范
  •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 法律是统治阶级一直的体现

(196)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

是维护人民利 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

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

法律的含义 3

法律的历史发展 4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两个坚持一个贯彻: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实质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基础上,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地位:(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发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

  • 历史的必然结论
  • 国家性质决定的
  • 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19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特在哪里?) 5

  •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 有力的法治保障
  •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建设法治中国 4

இ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党的主张和人民已知的高度统一

司法机关:

  • 人民法院:审判

  • 人民检察院:法监

我国宪法的地位 5

  • 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 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 实现了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3

  • 党的领导
  • 人民当家作主
  • 尊重和保障人权
  • 社会主义法治
  • 民主集中制

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的含义 8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力保障,程序正当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24

img 含义: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即依法办事。

img 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img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

  •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
  • 法制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党与法: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 党的领导与社会法治是一致的
培养法治思维:
  • 学习法律知识

  • 掌握法律方法

  • 参与法律实践

  • 养成守法实践

  • 养成守法习惯

  • 守住法律底线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在法治国家中,不存在只享受权利的主体,也不存在只承担义务的主体。

  •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不存在没有权利依据的法律义务。

  •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 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

  •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概念

(193-2、3)

(194-2)坚持中共领导(1)

(195-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97)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 推动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

img 只有德治和法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让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我国的根本制度 1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方面构成的一套制度体系

我国的制度(我国的政体和国体) 2

社会主义政体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社会主义政体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公共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保障人民群体的根本利益饿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我国的政治制度 12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治国、公正司法、反腐倡廉等。

我国的经济制度

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中基本形式。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1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实现人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管理者的监督。这种专政形式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基础。

习题:

二、论述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答:人类历史表明,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经历,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1) 大学生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2) 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使命。(3)大学生做文明表率的历史使命。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说明(D)(重点)
A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B社会主义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
C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 D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B)(重点)
A祖国统一 B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改革开放 D改革创新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C)(重点)
A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自我价值
4、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B)(重点)
A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B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C坚定的信念 D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5、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D)
A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B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C坚定的信念 D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A)(重点)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民族主义 C世界主义 D时代精神
6、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仍然是(D)
A战争 B局部战争 C冲突 D和平与发展
7、人生的最高境界是(B)
A为革命而献身 B为理想而献身 C为祖国而献身 D为国家而献身
二、多项选择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依据是 (ABC)(重点)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有哪些?(ABD)(重点)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应该:(BCD)(重点)
A坚定改革开放政策 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C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D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当代大学生怎样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CD)(重点)
A掌握本领 B掌握科学知识 C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D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5、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哪些挑战(ABC)(重点)
A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B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C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D面临自我挑战。
6、如何实现理想信念?(ABC)(重点)
A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B充分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C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D掌握本领,掌握科学知识。
7、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应做到(ABC)(重点)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要坚定
8、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应认识到:(ABC)(重点)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B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C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D坚定意志是实现理想的力量源泉
三、论述分析
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分析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重点)
答案:(1)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2)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3)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
(4)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同时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5)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为什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重点)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4、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答案要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案要点:(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单项选择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重点)
A马克思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2、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B)(重点)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重点)
A爱国主义 B民族精神 C集体主义 D改革创新
二、多项选择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有哪些?(ABCD) (重点)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重点)
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B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坚持爱国主义
C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相统一 D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
6、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ABC)(重点)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坚持世界主义
7、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总和。(ABCD)
A价值取向 B思维方式 C道德规范 D精神气质
8、下隶属于民族精神的是(ABCDE) (重点)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E爱好和平
9、时代精神的内涵(ABCD) (重点)
A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10、改革创新,包括(ABCD) (重点)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三、论述分析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重点)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争取实现全面小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同样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4、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要弘扬爱国主义?(重点)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
(3)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5、如何理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面对世界范围内务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6、为什么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的观念,发扬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风尚,确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增强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研究题目,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4)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在已举办多届的高校“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大学生都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才能,充分证明当代大学生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群体。同学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B)(重点)
A自然界 B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C人类社会 D个人
2、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的根本看法。(B)(重点)
A自然界 B人生目的和意义 C人类社会 D个人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的总和。(D) (重点)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类本质 C亲缘关系 D一切社会关系
4、人生观的核心是什么?(B) (重点)
A人生追求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价值
5、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C)
A思想过程 B思维 C生活实践 D价值评价
6、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A) (重点)
A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B实现自我 C个人主义 D集体主义
7、人生价值是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B)
A思想 B价值 C权利 D义务
8、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D)。(重点)
A个体对自身所作的贡献 B个体自我实现 C个体经济收入D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9、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A) (重点)
A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B个体经济收入 C个体思想价值D个体对社会的贡献
10、人生价值的标准是 (C) (重点)
A个体经济收入 B个体对自身的贡献 C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D个体思想价值
1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A) (重点)
A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B个体对自身所作的贡献 C个体经济收入 D个体思想价值。
12、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C) 与第8、10题一致
A个体经济收入 B个体对自身所作的贡献 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
D个体思想价值
13、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A)
A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B个体经济收入 C个体对自身所作的贡献 D个体思想价值
14、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A) (重点)
A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
B保持身体健康 C保持心理健康 D坚持科学人生观
15、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关键是(D) (重点)
A处理好个人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B处理好个人与个人的思想关系
C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思想关系 D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6、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A) (重点)
A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B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C社会整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D个人与社会思想关系
17、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D)
A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B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C人与自我关系的协调D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18、人的本质属性是(A) (重点)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类属性 D种属性
19、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的是(A) (重点)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唯我独行
C个人主义 D利己主义
20、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A) (重点)
A人生的社会价值 B人生的群体价值 C人生的个体价值 D人生的个人价值
21、()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B(重点)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社会性 C人的结构性 D人的思维性
22、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A)
A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B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自我奉献,为自我尽心尽力服务。
C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个别人真诚奉献,为个别人尽心尽力服务。自我
D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敌人真诚奉献,为敌人尽心尽力服务。
23、()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A(重点)
A社会实践 B学习 C教育 D思想
24、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重点)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界 C人与动物 D人与思想
二、多项选择
1、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ABC)。
A实践活动的目标 B人生道路的方向 C对待生活的态度 D人的心理(重点)
2、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CD)
A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样的 B人生观决定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D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哪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BCD) (重点)
A人生追求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价值
4、人生目的的作用(BCD) (重点)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心理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D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5、下列属于错误的人生观:(ABC) (重点)
A庸碌无为的人生观 B及时行乐的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
C看破红尘的消极悲观的人生观
D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开拓人生新境界的人生观。
6、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就要 (BC) (重点)
A世界观紧密联系人生观 B辨证处理人生态度与人生观关系
C端正人生态度 D端正世界观
7、在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端正人生态度需要(ABCD)(重点)
A人生须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哪些错误人生观的影响(ABC)。(重点)
A拜金主义人生观 B享乐主义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9、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两个方面(AB) (重点)
A人生的自我价值 B人生的社会价值 C人生的思想价值 D人生的经济价值
10、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下列正确的是(CD) (重点)
A人生只有自我价值 B人生只有社会价值 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11、科学评价人生价值,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坚持:(ABCD) (重点)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12、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AB) (重点)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B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C提高自身的能力 D坚守岗位作贡献
13、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ABCD)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B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C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4、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CD) (重点)
A走与领导相结合的道路 B走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C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D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5、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作用(ABCD) (重点)
A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B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C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D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16、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ABCD) (重点)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调控情绪 D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
1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ABCD) (重点)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8、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BCD)
A竞争是竞争;合作是合作 B正确认识竞争C正确认识合作D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9、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应当正确认识(ABCD) (重点)
A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29、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应该(BCD) (重点)
A自然为上 B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C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D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论述分析
1、如何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辨证关系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2)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4)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
2、如何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重点)
(1)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2)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3、如何理解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3)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4、如何理解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2)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3)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人生价值的评价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7、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8、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9、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重点)
(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
10、如何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一,正确认识竞争。第二,正确认识合作。
11、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一、单项选择(ABCD)
1、道德的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A) (重点)
A劳动 B社会关系 C思想 D上帝
2、道德的本质是(D) (重点)
A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B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形式
C道德是绝对精神的反映 D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B)(重点)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4、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A) (重点)
A道德评价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人们的内心信念
5、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
A社会政治 B社会生产方式 C文化发展 D社会思想意识
6、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以上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A)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7、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以上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B)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8、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以上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C)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9、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苟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墨家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以上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D)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重点)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B) (重点)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个人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C) (重点)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多项选择(ABCD)
1、道德的起源条件有(ABCD)
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C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D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具体体现(ABCD) (重点)
A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AB) (重点)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4、下列属于道德的功能的(ABCDEF)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E辩护功能 F沟通功能
5、道德的历史发展形态有(ABCDE)
A原始社会的道德 B奴隶社会的道德 C封建社会的道德 D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E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6、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ABCD)
A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C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D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7、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哪些重大意义(ABC) (重点)
A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B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C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反对全盘西化的条件
8、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ABCDEF)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E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F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9、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下列错误思潮。(AB) (重点)
A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B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世界主义思潮 D民族主义思潮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原因是(CD) (重点)
A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B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化要求
C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D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11、集体主义为原则基本内涵主要有(ABC) (重点)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
1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主要体现(BCD) (重点)
A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传统文化。
B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C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三、论述分析
1、什么是道德的社会作用?有哪些表现?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3)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7)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2、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重点)
(1)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2)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3)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4)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特别是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积极内容。
(5)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2)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4)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5)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6)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7)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8)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4、为什么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不仅要适应现阶段经济关系的需要,而且要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目标前进。(2)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弘扬共产主义道德,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不同环境和任务的要求,开展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4)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断涌现出许多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先进人物,而且,对这些先进人物的广泛宣传和深入学习,已经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离开现实的道德状况,只谈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忘记共产主义道德的远大理想,只谈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7、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8、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9、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A) (重点)
A社会公德 B法律 C技术规范 D职业道德
2、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D) (重点)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4、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A) (重点)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二、多项选择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重点)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D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2、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以下重要意义(ABCD) (重点)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有(CD) (重点)
A技术 B文化 C道德 D法律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ABCD) (重点)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D简明性。
5、社会公德在各种关系中具体表现是(ABC)
A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B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C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社会公德在各种关系中体现为诚信。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ABCDE)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9、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作用有(ABCDE)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
10、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主要有(ABC)
A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B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C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
D示范作用。
11、下列属于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是(ABCDE)
A《治安管理处罚法》B《集会游行法》C《环境保护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
E《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有(ABC) (重点)
A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B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C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D平等原则。
13 、《集会游行
法》的基本原则(BCD) (重点)
A公民随便游行原则。B政府依法保障原则。C权利义务一致原则。D和平进行原则。
14、《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ABC)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
C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D环境自我维护。
15、《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原则(CD) (重点)
A右侧通行 B左侧通行 C依法管理原则 D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16、《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原则(ABC) (重点)
A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B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
C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D网络绝对自由。

第七章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ABCD)
4、婚姻家庭的本质是()(B) (重点)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智力结合
5、家庭关系的核心是(),(重点)
A夫妻关系 B父母子女 C兄弟姊妹 D祖孙关系
二、多项选择(ABCD)
15、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BCD) (重点)
A男女不平等。B尊重人格平等。C自觉承担责任。D文明相亲相爱。
16、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ABCDE)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夫妻和睦。D勤俭持家。E邻里团结。
17、婚姻法的基本原则(ABCDEF)
A婚姻自由B一夫一妻C男女平等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E实行计划生育;
F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18、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ABC) (重点)
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B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D婚姻大事父母做主。
19、结婚的禁止条件:(BC)
A禁止年龄差距过大。B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C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D不同种族间的通婚。
20、家庭关系包括(ABC)
A夫妻关系、B父母子女关系C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D姨舅关系
21、离婚的原则(BC) (重点)
A名门不允许离婚。B保障离婚自由。C反对轻率离婚。D离婚不能复婚。
22、离婚有两种方式:(AB) (重点)
A协议离婚。B诉讼离婚。C强迫离婚。D指定离婚。
23、夫妻关系包括;( AB ) (重点)
A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 C思想关系 D价值关系
三、论述分析(ABCD)
6、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 第一,尊重人格平等。第二,自觉承担责任。第三,文明相亲相爱。
第七章 法律
一、单项选择(ABCD)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D) (重点)
A社会的思想发展条件。B社会的物质发展条件。C政治发展条件。D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A) (重点)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D社会状况。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核心是(A) (重点)
A宪法 B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C民法商法 D行政法
4、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D) (重点)
A法律制度的保障 B自我意识的自觉性。C与时俱进修改政策。D党的领导
二、多项选择(ABCD)
1.法律的本质体现在(ABC) (重点)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是根据历史传统产生的。
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CD) (重点)
A约定。B同意。C制定。D认可。
3、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下列正确的是(ACD)
A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
D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ABC)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D社会状况。
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ABC) (重点)
A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B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D道德的反映。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BCD)
A 本身的主观性。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前人和他人的成功经验,实际上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吸收,就是对规律性认识的吸收。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使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ABCD) (重点)
A法律制定(立法)B法律遵守(守法)C法律执行(执法)D法律适用(司法)
8、法律制定的程序有(ABCD) (重点)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
9、依法办事包括(AB) (重点)
A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B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C自主行为D依约定行为
10、在形成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当把握的原则(ABCD)
A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法律体系。
B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要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手段的关系,需要用法律调整的才通过立法来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法制的功能和作用。
D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本身就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需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完善。
1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有(ABC) (重点)
A自由平等观念B公平正义观念C权利义务观念D民主法制观念
12、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包括(AB) (重点)
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C绝对自由 D机会、结果平等
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CD)
A绝对平等。B思想意识一律平等。C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4、法律上公平正义观念包括(AB)
A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思想意识上公平正义。D绝对的公平正义。
15、执法公正包括(ABC)
A坚持合法合理原则B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C坚持程序公正的原财D坚持弱者优先的原财
18、法律上的证据与一般的事实有什么不同(ABC)
A证据要具有合法性。B证据要具有客观性。C证据要具有关联性。D证据要符合主观逻辑。
20、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BC) (重点)
A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D人生下来就有法律思维。
2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AB)
A 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B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C个体个人的意志综合。D各团体的共同意志。
三、论述分析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哪些?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7、什么是权利义务观念?(如何理解权利义务观念?)参考课本P162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正确履行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一对关系密切的概念,应当从两者的相互联系中去理解它们各自的性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后一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通常被称为默示的或推定的权利和义务。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首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其次,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限内进行。(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等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个是表征利益,另一个是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就此而言,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两者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二是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在一个社会中,无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怎样分配,不管每个社会成员实际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承担的法律义务怎样不均衡,也不管规定权利与规定义务的法条数量是否相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总是等值或等额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同样,法律义务的范围就是法律权利的界限。三是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由于自由和秩序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因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对一个社会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11. 论法律的一般含义(重点)
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第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首先,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其次,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第三,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第八章 法律
一、单项选择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D)
A全民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私营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
3、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D)
A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私营经济 D全民所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
3、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是(C) (重点)
A遵守宪法和法律B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C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D依法纳税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重点)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
5、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A) (重点)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B国家主席C主席D最高法院院长。
6、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是(C) (重点)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B国家主席C中央军事委员会D最高法院院长。
7、民法是调整()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 (重点)
A不平等 B不同层次 C平等 D差异
19、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B)
A行政人员自主原则 B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等。
C行政首长自主原则 D灵活性原则。
20、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A) (重点)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公安机关
23、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C) (重点)
A人 B物 C社会关系 D利益
24、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简化了的普通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所运用的一种独立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A) A简单民事案件 B所有民事案件 C复杂民事案件 D一般民事案件
27、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B)
A公民B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法人D其他组织
37、下列属于诉讼内调解是(D)
A自我调解 B人民调解 C行政调解 D司法调解
38、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则只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A)
A2/3 B4/5 C1/2 D5/6
39、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A)
A基层群众自治 B人民代表大会 C言论出版自由 D民族区域自治
40、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其()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A)
A全部财产B注册资金C先由全部财产赔偿,不足由股东个人财产赔偿D部分财产
二、多项选择(ABCD)
1、宪法的特征有哪些?(ABC) (重点)
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B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D我国宪法没有制裁条款。
2、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BCDE) (重点)
A党的领导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C公民权利原则。D法治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3、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ABCD) (重点)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4、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方面的制度的总称。 (CD) (重点)
A国家政策B国家权力C国家性质D国家形式
5、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ABCDE)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F基本经济制度等。
6、爱国统一战线具体包括以下范围的联盟(BC)
A海外华侨。
B我国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
C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
D支持中国建设的外国人。
7、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BCD)
A团结全世界无产者实现共产主义。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C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D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8、为什么我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BC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优越性?(ABC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0、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BC) (重点)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C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私有制。
1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CD) (重点)
A私有经济。B多种经济形式。C全民所有制。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CD) (重点)
A宗教信仰自由。B人身自由。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政治自由。
13、人身自由权包括(ABC) (重点)
A人格尊严B住宅不受侵犯
C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D任意行为。
14、社会经济权包括(ABCD) (重点)
A财产权。B劳动权。C休息权。D物质帮助权。
15、我国的国家机构有(ABCDEF)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E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F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16、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的是(ABCD) (重点)
A行使国家立法权。 B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
C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D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
20、专门人民法院包括(ABC)
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C铁路运输法院D农业法院
25、民法基本原则主要有:(ABCDE)
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E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6、我国的民事主体有(ABC) (重点)
A公民(自然人)B法人C其他组织D无民事责任能力的人
79、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体系由(AB) (重点)
A主刑B附加刑C精神刑D肉体刑
80、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ABCD) (重点)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与死刑
81、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ABCD) (重点)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82、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主要包括(BCD)
A商事诉讼法律制度B民事诉讼法律制度C行政诉讼法律制度D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112、我国宪法的修改可以由()提议,(A B)(重点)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国务院D
113、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ABCD)
A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
B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
C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
D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怎样的?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这个统一战线具体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政治联盟;二是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政治联盟。
4、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5、如何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其目的就是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我国《宪法》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第一,平等权。第二,政治权利和自由。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的自由。”第三,宗教信仰自由。
第四,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第五,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第六,社会经济权。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第七,文化教育权。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包括受教育权以及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八,特定主体权利。我国《宪法》对特定主体设置专条,给予特定保护。这些特定主体具体是指妇女、离退休人员、军烈属、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7、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第五,依法纳税。第六,其他义务。除上述义务外,我国《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